【Frank】ArchLinux+KDE教程
前言
首先,使用linux要抛弃windows的固有思维,因为ta是一个从头到尾几乎和windows完全不一样的系统。Linux对比windows有着占用低,内核稳定,轻量化,不易感染病毒,对各开发环境支持好,方便装X等优点,所以在在智商正常不怕折腾的前提下,本人强烈推荐使用linux而不是windows(
一、Linux系统
1、什么是Linux
全名是GNU/Linux,是一个开源的类Unix操作系统,大名鼎鼎的GPL开源协议就是隶属于GNU的。
linux的发音一直是个谜,有里尼克斯,里牛克斯,里纳克斯,林尼克斯,林牛克斯,林纳克斯等(doge)
2、Linux的众多发行版
Linux只是一个Kernel,发行版就是基于Linux这个Kernel开发的系统,Linux发行版众多,主流的有三大分支:Debian,RedHat以及ArchLinux。Debian分支最出名的发行版就是Ubuntu,包括近期兴起的Deepin也是Debian分支的;RedHat分支最出名的发行版就是CentOS,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领域;ArchLinux分支最出名的发行版就是ArchLinx本身,以及著名的Manjaro也基于ArchLinux。
3、Linux的优缺点
Linux系统有着内核稳定,社区素质高,轻量化,占用小,方便维护,对各个开发工具兼容性强等优点;但是同时存在着软件生态不如Windows完善,使用难度略高,命令行太常用老是被键盘侠喷装B,占用太低被喷子骂图是P的,桌面太好看被喷子喷花里胡哨等缺点。
Windows下的软件都带着臃肿的运行环境,让系统变得非常臃肿,而Linux使用包管理器来管理各个软件包,使得系统轻量化,安装软件也比Windows方便不少,Debian分支的Linux发行版使用apt包管理器;RedHat分支的Linux发行版使用yum包管理器;ArchLinux分支的Linux发行版使用pacman包管理器
4、Linux的特点
Windows系统使用NTFS文件系统,而Linux主要使用EXT4文件系统(当然也兼容ext全家桶和fat全家桶),Linux通过安装NTFS-3g软件包可以读取NTFS但是性能欠佳(只读不写),Windows则彻底不认EXT4。
Windows系统使用盘符来管理多个磁盘分区,而Linux使用文件夹,Linux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万物皆文件,电脑上任意一个设备都会被虚拟化成/dev
目录下的一个文件夹,包括磁盘,显卡,声卡,网卡等。Windows目录直接使用反斜杠\,而Linux使用正斜杠/。Linux使用挂载的方式管理多个磁盘分区,没有挂载的话系统无法访问磁盘,部分Linux发行版有自动挂载功能,插上存储介质会自动挂载到计算机上,Debian和RedHat分支一般是/media/用户名/磁盘分区名
这个目录,ArchLinux分支一般是/run/media/用户名/磁盘分区名
,Linux所有文件全部在根目录(/
)下,这样讲可能有亿点抽象,我们举个栗子
假设一台电脑上面有一块磁盘,磁盘上有两个分区(不算EFI和恢复分区),用户名为frank,分区名为Data
Windows的目录树应该是这样的
---C:本地磁盘1
-----Windows
-----Programme Files
-----.....
---D:Data
-----文件夹1
-----文件夹2
-----文件夹3
-----.....
Linux的目录树应该是这样的
---/
-----/dev
-----/opt
-----/usr
-----/media
--------/frank
----------/Data
------------/文件夹1
------------/文件夹2
------------/文件夹3
------------/...
-----/tmp
这样的好处是打命令的时候不需要像Windows一样先切换盘符再cd,缺点是容易套娃把自己套晕
(逃
二、Linux常用指令汇总
1、列出当前目录下有文件/文件夹——ls
,用法:ls
(如需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文件/文件夹,就使用ls 指定目录的路径
)
2、在终端中打印出当前终端所在的工作目录——pwd
,用法:pwd
3、进入目录 ——cd
,用法:cd 路径
4、删除文件 ——rm
,用法:rm 文件路径
(如需递归删除目录需要添加-r参数,rm -r 文件夹路径
)
5、创建文件夹——mkdir
,用法:mkdir 需要创建的目录路径
4、创建文件——touch
,用法:touch 需要创建的文件路径
6、输出文件所有内容——cat
,用法:cat 文件路径
7、清屏——clear
,用法:clear
8、剪切——mv
,用法:mv 被剪切的文件路径 目标文件路径
(同理,递归剪切一个目录需要加-r参数,linux中没有重命名指令,所以重命名一般也由mv指令完成)
9、复制——cp
,用法:cp 原文件路径 目标文件路径
(同上,复制目录需要-r参数)
10、修改文件权限——chmod
,用法:chmod 权限 文件路径
,比如赋予文件可执行权限,就是chmod 755 文件路径
11、临时提升权限为root权限来执行指令——sudo
,用法:sudo 指令
(执行之后需要输入密码,输入的密码是不可见的,需要盲打,不要因为屏幕上没有显示而怀疑自己键盘坏了(逃))
12、管道——|
,管道是一个很强大的功能,但是稍有亿点复杂,大概是把本来应该在屏幕上输出的东西经过筛选再输出,这里介绍常用的,筛选关键词——grep
,用法:cat ./text.txt | grep 1
,这样就只会把含有“1”的部分输出出来。
13、列出进程——ps aux
,用法:px aux
,如果需要查找v2ray进程,就使用管道ps aux | grep v2ray
14、用...工具打开...文件,工具路径 文件路径
15、编辑文本,这里推荐vim,用法:vim 文本文件路径
,vim的用法比较特殊,这里展开讲:
打开文本后,键盘小写状态下按下i键进入编辑模式,编辑完毕按下esc,输入“:wq”回车(无论是vim还是命令行里,linux指令严格区分大小写),如果不保存就输入“:qa!”
三、ArchLinux
LInux发行版众多,其中ArchLinux以安装难度高,自定义程度高被成为“邪教”,超高的安装难度也让它坐上了“Linux鄙视链”顶端的王座,但是ArchLinux的特点绝对不止安装难度高,它強大的包管理器pacman可以安装大多数常用的软件,其余软件也可以通过yay指令从AUR安装,使用风滚草更新致使软件包几乎一直是最新的,另一方面,ArchLinux拥有最全的Wiki至少是最全的之一,任何不懂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ArchWiki上找到解答。再加上纯手动安装,可以帮助新手快速了解Linux系统
1、ArchLinux的安装
(1)制作安装盘
首先从ArchLinux官网下载ArchLinux的安装镜像,推荐使用163镜像源,然后把镜像制作成安装盘,这里推荐Etcher。完了之后从安装盘启动,进入命令行环境。
(2)连接互联网
完了之后从安装盘启动,进入命令行环境之后先联网,有线网用户应该直接能连上的,无线用户输入以下指令启动iwd
systemctl start iwd
然后输入iwctl
,会进入一个新的终端,然后输入以下命令查看自己的无线网卡
device list
一般都是wlan0,然后输入以下指令来扫描附近的wifi
station wlan0 scan
然后输入以下指令连接wifi
station wlan0 connect 你的WIFI名字
会让你输入密码,输入完毕回车就连上了,然后输入exit
退出iwd终端,回到bash输入以下指令检测网络是否连接上
ping www.baidu.com
(3)为安装做准备
先输入下面的指令禁用掉烦人的reflector
systemctl stop reflector.service
然后输入下面两行指令更新系统时间
timedatectl set-ntp true
timedatectl status
然后用vim编辑器设置国内镜像源
vim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进去之后按“/”然后输入China回车,定位到中国镜像源,随便找一行(推荐中科大ustc)先抄下来,然后删掉,移到最上面几行注释的下面,完了按esc,输入“:wq”保存退出
(4)硬盘分区
首先输入以下指令列出你的磁盘
fdisk -l
找到你要分区的磁盘,注意它在/dev目录中的位置,一般是/dev/sd+一个字母,这里用/dev/sda1举例,输入cfdisk+你的磁盘,这里用/dev/sda举例
cfdisk /dev/sda1
然后会进到一个“图形化”的界面,如果你用的是UEFI引导那么就先分一个300M左右的EFI分区,选择Type设置分区格式,格式就是EFI System,legacy引导就不用分这个了
接着分swap交换分区,类似于虚拟内存,最大建议不超过物理内存的两倍,同上设置分区格式为Linux swap
然后分大概15gb左右的空间给根目录,一样设置分区格式为Linux filesystem,剩下的空间越大越好分给/home目录,格式也是Linux filesystem,记好这几个分区的标识,选择Write写入到硬盘。
回到bash之后,输入以下指令格式化EFI分区(legacy引导的就不需要了)
mkfs.vfat /dev/sda1(这里就填刚刚efi分区的分区标识)
对于legacy用户,需要创建一个1M的bootloader分区(必须是1M),分区格式设置成BIOS boot(UEFI用户就不需要了)
然后输入以下指令格式化/根目录和/home目录的分区
mkfs.ext4 /dev/sda3
mkfs.ext4 /dev/sda4(这两个一样填自己的分区标识千万别搞错了)
然后输入以下指令初始化swap分区
mkswap -f /dev/sda2(这里一样填写自己的分区标识)
swapon /dev/sda2
(4)挂载分区
使用以下指令挂载根目录分区
mount /dev/sda3(这里就是你根目录的分区标识) /mnt
然后创建/home目录以及挂载/home的分区
mkdir /mnt/home
mount /dev/sda4(不说了,都懂) /mnt/home
然后创建/boot目录以及挂载efi分区(legacy引导忽略这一步)
mkdir /mnt/boot
mount /dev/sda1(efi分区的分区标识) /mnt/boot
(5)安装系统
输入以下命令安装系统内核以及必要的软件包
pacstrap /mnt base linux linux-firmware dhcpcd iwd vim sudo
装完之后,使用如下指令保存当前的挂载格式到/etc/fstab目录使开机时电脑自动挂载
genfstab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
使用cat目录确认是否写入文件
cat /mnt/etc/fstab
有一大堆输出就是正确写入了
(6)配置新系统
输入以下命令暂时进入装完的系统
arch-chroot /mnt
设置时区,以上海为例
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hwclock --systohc
然后设置本地语言
vim /etc/locale.gen
输入/en_US回车定位到英文,按i进入编辑模式把前面的#注释去掉,按esc回到命令模式,输入/zh_CN找到UTF8编码的中文,一样去掉#注释,然后保存退出。完事之后记得输入指令生成本地化文件
locale-gen
然后还要设置本地化语言的变量,说在前面,如果设成英文,安装软件的时候可能会安装成英文软件,如果设置成中文,进入tty可能会乱码,所以建议先设成英文,啥啥都配置完了装完桌面再改成中文
echo 'LANG=en_US.UTF-8' > /etc/locale.conf
使用cat指令查看是否写入
cat /etc/locale.conf
然后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
passwd root
输入两次密码,注意,输入的时候屏幕是没有提示的,盲打完回车就行。你键盘没坏
接下来要安装CPU的微码,intel用户输入以下指令
pacman -S intel-ucode
amd用户安装这个包
pacman -S amd-ucode
(别**左右不当人两个包都装)
(7)配置grub引导
先安装grub和efi boot manager(legacy用户就只用装grub)
pacman -S grub efibootmgr
如果是双系统用户记得安装os prober(别想了,legacy不支持双系统)
pacman -S os-prober
然后配置grub
如果使用UEFI就用这条
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/boot/EFI --bootloader-id=GRUB
用legacy的就用这条
grub-install --target=i386-pc /dev/sda(这里填安装grub的磁盘记住是磁盘,不是分区)
接下来生成grub的配置文件
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然后输入exit
退出这个系统,回到原来的安装环境
(8)卸载分区
输入以下指令卸载分区
umount -R /mnt/home
umount -R /mnt/boot
umount -R /mnt
然后重启
reboot
2、ArchLinux的配置
(1)登录
进系统之后会让你Login,输入root回车,然后输入密码
(2)配置pacman国内源以及32位支持
先按ctrl+alt+t打开konsole终端
用vim编辑器编辑/etc/pacman.d/mirrorlist,具体过程上面讲过,不再赘述;然后编辑/etc/pacman.conf,在末尾加入这么几行,然后找到multilib那两行去掉前面的#注释
[archlinuxcn]
Server = https://mirrors.ustc.edu.cn/archlinuxcn/$arch
然后保存退出,输入pacman -Syyu archlinuxcn-keyring
和pacman -S archlinuxcn-keyring
安装密钥
(3)安装常用的包以及KDE桌面环境
pacman -Syyu #要养成每天更新的习惯
pacman -S plasma-meta kde-applications #安装KDE桌面环境和KDE的配套软件
pacman -S ntfs-3g #让linux支持读取ntfs
pacman -S adobe-source-han-serif-cn-fonts wqy-zenhei noto-fonts noto-fonts-cjk noto-fonts-emoji noto-fonts-extra #亿些字体
pacman -S firefox google-chrome #浏览器
pacman -S steam #蒸汽(bushi
pacman -S yay #方便安装AUR的应用
pacman -S fcitx5-im fcitx5-chinese-addons fcitx5-material-color #先安装中文输入法,但是还没配置
(4)配置系统功能
systemctl disable iwd #确保iwd开机处于关闭状态
systemctl stop iwd #同上,关闭iwd
systemctl enable --now NetworkManager #确保先启动NetworkManager
systemctl enable sddm #开机自动启动sddm图形化登录界面
systemctl enable --now bluetooth #蓝牙,不多解释
(5)创建正常(非root)用户
使用root操作系统是非常危险的,一不小心就会,所以需要创建一个正常用户rm -rf /*
useradd -m -G wheel -s /bin/bash frank(用户名,这里用frank举例)
然后输入以下指令设置密码
passwd frank(用户名)
接下来使用vim编辑sudo指令的权限
EDITOR=vim visudo
找到#%wheel ALL=(ALL) ALL
这一行删掉前面的#注释,如果想要以后使用sudo不输入密码,可以加上一行%wheel ALL=(ALL) NOPASSWD: ALL
,保存退出
(6)配置中文输入法
用vim编辑主目录(/home/用户名)下的.pam_environment文件
vim ~/.pam_environment #"~"在linux中代指主目录的路径
添加这几行,然后保存退出
INPUT_METHOD DEFAULT=fcitx5
GTK_IM_MODULE DEFAULT=fcitx5
QT_IM_MODULE DEFAULT=fcitx5
XMODIFIERS DEFAULT=\@im=fcitx5
SDL_IM_MODULE DEFAULT=fcitx
(7)重启
reboot
3、配置KDE Plasma桌面环境
开机之后看到的应该就是SDDM图形化登录界面,输入密码然后回车就能登录,注意,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以root的身份操作系统,部分命令可能没有权限,对于执行需要root权限的指令可以在前面加上sudo
(1)安装显卡驱动
嘤特尔核芯显卡
sudo pacman -S mesa lib32-mesa
如果是intel HD 4000+的显卡要装上下面这两个
sudo pacman -S vulkan-intel lib32-vulkan-intel
Nvidia独立显卡
Geforce630以上的显卡装这个
sudo pacman -S nvidia nvidia-settings lib32-nvidia-utils
630到400系装这个
yay -S nvidia-390xx-dkms nvidia-settings lib32-nvidia-390xx-utils
再老就装开源驱动
sudo pacman -S mesa lib32-mesa xf86-video-nouveau
如果是双显卡,就装上下面这两个来切换显卡
yay -S optimus-manager optimus-manager-qt
sudo pacman -S bbswitch
AMD显卡
建议直接安装开源驱动
pacman -S mesa lib32-mesa xf86-video-ati
(2)切换桌面为中文
按下ctrl+alt,输入system settings,打开系统设置,找到Regional Settings,选择Language,添加中文你,拖拽到最上面然后Apply,然后编辑之前那个环境变量
sudo vim /etc/locale.conf
把原来那一行删掉,改成LANG=zh_CN.UTF-8
,保存退出,然后重启电脑
(3)KDE的美化
主题
kde美化最简单的办法就通过主题,打开系统设置,全局主题,获取新的全局主题,这里推荐一个叫Layan的主题,搜索到之后安装,然后应用就行
图标
进入系统设置,选择图标,获取新图标主题,这里推荐Tela-icon-theme
SDDM主题
打开系统设置,开机和关机,登录屏幕(SDDM),获取新登陆屏幕,一样搜索Layan安装就好
欢迎屏幕
进入系统设置,打开开机和关机,欢迎屏幕,获取新欢迎屏幕,搜索Layan安装然后应用
Kvantum Manager
先安装kvantum
sudo pacman -S kvantum-qt5
到这里下载Layan的Kvantum主题,下载完毕解压到一个文件夹,打开Kvantum Manager,选择Select a Kvantum theme folder,选择解压的那个文件夹,然后Install this theme,选择Change/Delete Theme,选择Layan然后Use this theme,然后选择Quit。进入系统设置,颜色,选择Kvantum,应用程序同理,然后Apply,重启电脑,就可以看到美化后的桌面了
4、安装常用软件
deepin-wine全家桶
yay -S deepin.com.qq.im.light #QQ轻聊版
yay -S com.qq.im.deepin #QQ
yay -S com.qq.weixin.deepin #微信
yay -S wechat-uos #UOS微信魔改移植
其他常用软件
sudo pacman -S netease-cloud-music #网易云音乐(ArchLinuxCN)
sudo pacman -S qv2ray v2ray #咳咳...不多解释
sudo pacman -S discord #discord
yay -S qqmusic-bin #QQ音乐
yay -S wps-office #WPS
码农看这里
sudo pacman -S typora #typora
sudo pacman -S atom #atom
sudo pacman -S intellij-idea-ultimate-edition #idea
sudo pacman -S eclipse #eclipse
sudo pacman -S scala #scala
sudo pacman -S docker #docker
sudo pacman -S code #vscode
yay -S jdk8-openjdk #OpenJDK8

竹MC
哈哈哈,很有用!
竹MC@竹MC
屑Frank的教程